2017-06-23 央视社会与法
在无法协议离婚的情况下,诉讼离婚成为离婚的唯一合法途径。
但现实中很多当事人对离婚诉讼的相关问题存在误解,这些误解往往使当事人不能更好地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侯先生与李女士结婚已10年,婚后感情一度尚可。侯先生在一家私企工作,随着职位的升迁,应酬增多,常常深更半夜才回家,有时甚至彻夜不归。为此,夫妻两人开始争吵,渐渐转为冷战,分室而眠。
双方都想离婚,但不知从哪儿听了“谁先提出离婚谁就吃亏”这么一说,两人就谁也不愿主动到法院去起诉了。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这种说法完全是一种误解。
婚姻自由包括结婚和离婚自由,婚姻双方谁都有权提出离婚。法庭处理离婚案件是以夫妻感情破裂为标准的,并不是说谁先提出离婚,就得在财产分割或未成年子女抚养权上作出让步,以换取法庭对其离婚诉求的支持。
为了消除大家对于诉讼离婚的误解,今天,“央视社会与法”就给大家说说诉讼离婚中常见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
谁先提出离婚谁就处于被动
这种想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诉讼中的主动与被动取决于证据的收集、法律的运用以及诉讼技巧和经验,法官判案也是依据证据、调查到的事实和双方的感情状况,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裁决。在诉讼离婚中谁先提出离婚对法院的判决没有影响。
误区二
一方有婚外情就可离婚
按照现行《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离婚的法定条件,这里的同居是指与婚外异性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这与婚外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所以,找到对方有婚外情的证据,法院不一定准予离婚,如收集证据方式不当还很容易构成不法侵犯别人隐私权的罪名。也就是说,有婚外情并不是离婚的法定条件,需掌握配偶与他人同居的证据才可向法院起诉与配偶离婚。
误区三
找到对方婚外情证据,在诉讼中就能占主动
实际上,婚外情只能说明一方有过错,在分割财产的时候可能会少分。而非专业人员取证时因不了解法律的规定,往往容易侵犯别人的隐私,因此在查找对方婚外情证据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找回来的证据在法庭上并不一定具有证明效力。
同时,过分注重寻找对方婚外情的证据,会忽略更重要的证据——财产证据的收集,导致在诉讼中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所以,收集证据的角度和方法都要注意,不然有可能事倍功半。
误区四
分居两年就可离婚
我国《婚姻法》规定,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可见分居必须是因感情不和引起的,如因工作学习等原因引起的分居两年以上不是离婚的法定条件。
所以,夫妻分居两年并不必然成为离婚的理由。法官是否判决离婚,还要结合其他情况,来综合判定夫妻之间感情是否破裂。
误区五
对产权登记存在认识误区
有的人误以为房屋登记是谁的名字在离婚时就会判给谁。事实上在婚后购买的房屋无论是以哪一方的名义登记,只要没有特殊的约定,都应是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均有权分割。
误区六
财产转移隐匿误区
有的当事人在离婚前或在离婚诉讼中,常常转移或隐匿共同财产,以为转移了便万事大吉,但实际上往往会留下相关证据,还可能导致因恶意转移财产而少分财产。而且,若离婚后发现对方隐瞒了共同财产未进行分割,仍可主张分割。按照我国《婚姻法》及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离婚后发现还有共同财产未分割的,自发现之日起2年内可以起诉重新分割共同财产。
所以,切勿抱有侥幸心理转移隐匿财产。
误区七
只要自己不同意离婚,法院就不会判决离婚
事实上,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感情已经破裂,即使不同意离婚法院也会判决离婚。因此,一旦对方已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另一方应积极备应诉,及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不可抱着不同意离法院就不会判离的侥幸心理,从而忽略了维护自己权益必要的准备工作。
所以,只要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法定的夫妻感情确已经破裂情形,即使一方不同意,法院也会判决离婚。
误区八
只要坚持离婚一方起诉,法院就会判决离婚
法院判决是否离婚,是从维护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原则考虑,所以对于判决离婚的案件比较谨慎。只有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法定的夫妻感情确已经破裂情形的才可判决离婚。而夫妻之间经常吵架拌嘴,或是彼此之间不能相互理解,性格、生活习惯、文化层次差异太大,或者婆媳关系不合,这样的情形起诉到法院,法院一般都不会判决离婚。
所以,并不是只要向法院起诉就可以离婚的。
温馨提醒:婚姻需要细心经营,相互包容,但如果夫妻矛盾无法调和,还需尽快离婚,避免不必要的伤害。